潮汕是个好客的小镇,茶香、装满茶情。“潮人好客,有‘客来茶当酒’的雅俗……有客上门,‘火就着’,尽管用的是粗茶,冲出来苦涩难耐,但‘茶薄人情厚,味苦心里甘’,在主人‘食食食!请请请!’热情的请茶声中,令来客感到热情无比。”(王杏元 《客来茶当酒》 )这种民风民俗尽显风雅,令人赞叹。陪同。
众所周知,说到待客,我们想到的是酒,“无酒不成席”。酒能娱人,喜欢热闹的人自然诉诸酒来宴饮。那“魏晋风流”不就是酒飘吗?但这时人们发现茶可以解酒醒酒,那些高雅的人才开始以茶来反思酒,以茶代酒。到了唐代,这种认识更加深刻。读陆闻《三月三日茶宴序》:“三月初三,饮酒三日,诸子议如何改饮茶。是花,树荫,微风,阳光。卧于绿雾,坐攀香枝,闲莺飞近桌,红梅拂衣不走。是生命的芬芳,是浮素的杯,是琥珀的颜色。不醉人,还略带清爽。虽是玉露仙浆,不可加。”可见唐代文人士大夫不再恣意饮酒,而是以茶代酒,“不醉人,微爽”。
以茶代酒,以茶为酒,随着茶的流行而流行,也流入民间。宋代有“客来即设茶,欲去即设汤”的习俗。当客人来时,他们以茶相待以示尊重。“请坐,请坐,请坐起来;茶,泡茶,泡茶。”大家都知道这幅对联的来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天去一个寺庙参观,住持和尚对陌生人很冷漠。苏进寺,和尚只说了一句“坐”,便说:“茶。”后来和尚发现新人谈得不错,就加了一个邀请:“请坐。”告诉小和尚:“泡茶。”当得知最后到达的是苏东坡时,和尚背过身去,恭敬地说:“请坐。”急唤茶:“沏茶。”后来,和尚向苏要了墨宝,他们有了这双鞋。虽然对联很讽刺,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茶待客在民间很流行。
潮汕地区,自唐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茶文化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凡在应酬交际,一经见面,即行献茶。”(翁辉东 《潮州茶经》 )时至今日,客来敬茶自然是礼俗,有外地朋友笑而埋怨:“到你们潮汕就是到处都喝茶。”见面时请喝茶,辞别时主人对客人对一声“闲时来食茶”,茶的热情不在言语中。“热情款客工夫茶,暖暖心头香嘴巴。谈笑风生茶道里,你三我四话桑麻。”(李达 《潮汕工夫茶》 )这正是潮汕茶风茶俗的写照。。
更值得提倡的是,客人来喝茶就要喝酒,今天禁止酒后驾车。“亲爱的朋友,喝茶吧!”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