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一个看似简单的制茶过程,却暗藏玄机。茶叶的品质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生产中,不同的萎凋方法、萎凋温度、萎凋次数和萎凋程度对茶叶品质的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萎凋失水,鲜叶老嫩。
萎凋不仅要求一定程度的失水,还要求均匀。萎凋的均匀性是萎凋质量的关键,萎凋不均匀对质量影响很大。但由于芽、叶、茎、鲜叶的年龄和嫩度不同,鲜叶的年龄和嫩度不同,同一芽叶各部位的含水量不同,所以水分蒸发损失的速度和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萎凋的均匀性受鲜叶和叶部的年龄和嫩度影响很大。
30通风条件下不同器官的水分损失
在相同的通风、恒温恒湿条件下,幼茎、芽头、现蕾期叶片、幼叶和成熟叶的失水速率在相同条件下差异很大。从快到慢的顺序是:芽叶、芽头、幼茎、成熟叶,幼茎和成熟叶的失水速率相近。失水率就同一个器官而言,嫩度越高,失水越快,反之亦然。在芽和出芽叶之间,由于出芽叶的表面积比芽大得多,水分扩散面积也相应大得多,所以出芽叶的失水比芽快得多。
2.萎凋方法与茶叶质量。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多次萎凋和萎凋槽(机)萎凋。
(1)室内自然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要求萎凋场所四周通风,无阳光直射,并能控制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通常气温较低,20-25,相对湿度60%~70%,萎凋时间较长,一般在18h左右。萎凋饱满均匀,质量好。但萎凋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受气候影响大。不适合大批量生产,应用范围有限。
(2)日光萎凋日光萎凋利用自然太阳能,节约能源,成本低,易于操作。通常萎凋时间短,萎凋速度快;同时太阳萎凋时叶绿素被破坏的更多,茶叶底部更亮。但日光萎凋受气候限制,不能在雨天进行,中午前后强烈的阳光照射也不利。
(3)复合萎凋复合萎凋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自然萎凋相结合,促进内含物转化的一种加工方法。这种方法对加速水分蒸发,提高茶汤的酒精含量有一定的作用。
(4)萎凋槽(机)萎凋槽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同时萎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节省劳动力,尤其适用于机械化程度高的。如果萎蔫槽的萎蔫时间控制在9小时左右,品质更好。清洁连续自动萎凋罐
3.萎凋温度与茶叶品质。
萎凋温度是影响萎凋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的重要因素。萎凋温度不宜过高,在良好条件下红茶品质优于加热萎凋。然而,在大规模生产中,加热和萎凋更实用。但是加热和萎凋的温度不能超过35。
温度和湿度是促进生化反应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萎蔫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萎凋环境温度高,叶片温度也高,水分相对运动速度加快,容易失水。
4.萎凋时间与茶叶品质。
萎蔫时间受萎蔫温度、相对湿度、风力、光照强度、摊叶厚度、翻叶次数、鲜叶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萎蔫温度高,湿度低,风力大,光照强,叶片展开薄,失水快,萎蔫时间短。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风力、叶片厚度等条件
展开叶片的厚度主要影响通风性能。如果展开的叶片太厚,会影响气流的渗透,水汽无法及时散去。不仅萎凋速度慢,而且萎凋不均匀,会使茶汤味道不那么鲜醇,叶底颜色也比较杂。
6.萎凋度与茶叶品质。
红茶的萎凋程度因红茶的种类而异。工夫红茶要求紧绳、清香,所以通常萎凋程度适中,相对较重,萎凋叶的适宜含水量约为60%~62%。与工夫红茶相比,碎红茶萎凋程度适中、较轻,萎凋叶含水量通常为64%~68%。这是因为碎红茶的内在品质要求浓郁、清新、爽口,适度的轻萎凋可以避免茶多酚的过度损失。
在不同海拔、不同气候带的红茶加工中,对鲜叶萎凋程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在海拔低、雨量大、空气湿度高的茶区,或季风气候茶区的雨季,往往采用重度萎凋处理(如斯里兰卡);而在海拔高、雨水少、空气湿度低的干旱茶区,或季风气候茶区的旱季,鲜叶多采用轻度萎凋处理。例如,在印度阿萨姆茶区,中度萎凋叶通常占鲜叶的70%,而在斯里兰卡,在炎热的海洋季风气候中,这一比例高达49%。
根据斯里兰卡的资料,在靠近海边低地和湿热气候的茶区,树形肥茶树的鲜叶要轻度萎蔫,轻度扭曲,萎蔫叶的含水量在60%左右。但在高海拔(1800m)、低温少雨的高山茶区,灌木茶树鲜叶较硬,宜采用重萎凋、重揉捻,使萎凋叶含水量达到50%,适宜加工。
萎凋是造成茶叶不同风味的一个重要且耗时的步骤。比如早上采摘的茶叶,轻度萎凋、轻度发酵的要熬到晚上9点左右,重度萎凋、发酵的要熬到天亮,重度萎凋、充分发酵的如果不采用热风萎凋、增加湿度和温度的发酵方法,就要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而且茶青必须连续生产,直到采摘后才完成,所以泡茶非常辛苦。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