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首届“创新中国茶”年度论坛在广州国茶荟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茶业商学院、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业内知名品牌创始人杜国楹、谭琼、罗军,以及中国茶业商学院院长刘仲华等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与往年茶行业论坛不同的是,此次论坛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小罐茶的“创新”之路
小罐茶品牌创始人杜国楹在论坛上宣布,2018年小罐茶销售达到20亿元。这一消息本应是一个茶企业合乎产业逻辑的行动纲领与发展结果,却引发了轩然大波。从营销到产品、从人格到道德,有人用“大批判”的方式把小罐茶推到“被告席”,而“诉方”均来自自媒体,并以“财经”媒体的身份不断质疑和批判。这不同于以往茶行业出现质量或食安问题,然后被社会主流媒体监督、批评的模式,这在茶行业市场化改革30年来都是少见的。
茶行业“交流失语”的反思
这场“理念冲突”“路径交锋”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它是否是茶产业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必然遇到的问题?它是否源自茶行业不同发展理念的大冲撞?它是否是茶行业今后发展路径的大交锋?
小罐茶秉持面对情绪无法说理的观点,除对“大师作”广告做了官方解释外,一直采取类似“姓资姓社”不讨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态度。但从全行业发展计,我们需要对这场“理念冲突”“路径交锋”有一个深入的剖析,以便人们明辨其中的观念差别和冲突根源,并努力寻找到一个符合产业规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小罐茶”与“非小罐茶”的差异化
中国茶行业由六七万家大小企业构成,其企业组织模式千差万别。在我看来,这场冲突的本质是农业思维与工业思维的相遇与龃龉!是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没有很好融合、融洽的后遗症!
抛开这些不同企业类型表面的区别,追溯企业诞生前、形成中的孕育理念,我们会发现一个更早、更具有深远影响的分野:“小罐茶”与“非小罐茶”的区别,其实也是“农-工-商”与“商-工-农”逻辑的区别。具体而言,这个不同就是“产品导向”与“消费者导向”的不同。
“农-工-商”与“商-工-农”的差别
“农-工-商”思维在当今中国茶行业有着厚重的产业土壤与漫长的历史积淀。茶业市场化改革30年,民营茶企业基本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从茶山下来进城,从茶农身份慢慢演变为生产企业、茶叶经销商。但这个自然的身份转变不代表思维方式和经济观念的天然转变。
相反的思路是以小罐茶为代表的“商-工-农”切入逻辑。2012年6月,手握十几亿资金的小罐茶创业团队开始进入茶行业。以他们的资金实力,买山头,建茶园,搞工厂,都是分分钟可以进行的事情。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而用了近4年的功夫,对中国茶叶市场进行彻底细致的调研,抓住行业有品类无品牌、消费者有产品无标准的痛点,用科学化思维代替经验性思维、工业化生产代替农业作坊、标准化产品代替随意性产品、品牌化体验给人安全高档的享受。
观念冲突的不良后果
30年来,市场化改革为中国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如果农业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现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工业化的实现将会大大滞后,产业集中度很难提升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企业的“小、散、弱、多”与市场的“脏(质量无保证)、乱(大品牌少)、差(管理水平低级)”会相互纠缠,长期下去,将拖累产业进步的进程。
出路在哪里?
这个纠缠与冲突有解决的出路吗?如何才能实现茶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大沁白茶的优势在哪里,大沁白茶价格
2025-06-08 09:31:44把握机会,成为职场上的领袖人物
2025-07-25 00:24:14揭秘黔南州茶叶:地理优势、品种品牌及文化传承
2025-06-12 00:22:51全自动茶叶烘干设备解析:特点、优势与制作方法
2025-07-01 01:26:53茶叶品牌经营模式解析:乐乐茶创新、传统优势与八马茶业策略
2025-04-27 08: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