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与茶文化_茶与禅的融合

禅文化与茶文化_茶与禅的融合

作者:竹烟庐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5-18 16:04:57 / 阅读数量:0

坐在永福寺福泉茶院门前的茶桌上,我想到了一个词:世外。

极目可以望得见不远处的杭州城。都市的喧嚣,那个红尘似乎瞬间远去了。离佛门靠得很近,每一杯茶里似乎带有一些禅意。

其实,并非如此,茶在品,禅在参。

我们是来品茶的,并非来参禅。

此处也并非真正的世外,依然凡心的我等正争论着杯中的龙井茶是否采自福泉茶院门前的那块自家茶地?并执意着要去打永福寺银沙泉的水来泡茶。

有智者曾语:如果只带有一颗品茶的心,那么只能品茶的味。而出家人参禅,其实不在于茶味的好坏与否,而在于通过品一杯茶的过程来悟心。

很多次带朋友去那里喝茶,是觉得那里的环境与众不同,那一份清净源自于心头,这佛光普照的地方。佛门净地,不敢有太多的妄念杂想,奔了喝茶的主题来,那么就喝茶吧!一切放下了。

会朋友,在情在义,心照不宣。

谈生意,于情于理,留一份真诚。

我却时常侧身偷心痴痴地越过眼底的山峦去了望那一湖半城的都市剪影。想那些在忙碌的人们,此刻自己抽身在这个世外,竟有了些超脱红尘的得意,待太阳落山了,晚霞映红天际,再看那都市中的万家灯火,不由思维神离。

喜欢这样的神离,世事太烦,需要忘却。小资的时尚,是倚窗发呆,整天忙碌的我,是想获得一段品茶的好时光。在短暂的闲适中能放下疲惫之心。更多的时候陪着别人喝茶,而到了永福寺福泉茶院,这特定的气场,能让人超然于物外,止步于当下。一致的茶心,没有了平常的主客之分。

佛在那里,拜与不拜,都在那里!

茶在那里,喝与不喝,心意在那里。

拜佛需要虔诚,喝茶可以随意。

禅文化与茶文化_茶与禅的融合

在茶院大堂正中,那一尊自在观音前,摆开茶席,手捧清茶,让茶香在清净的深深的呼吸中沁入心扉,让思维随氤氲的茶气散发。

偶遇永福寺的师傅也来喝茶,僧人与俗客,高僧与智士共处,茶中似乎多了一些禅意。

脑子里一直回响着,曾经参加过永福寺举办的佛教音乐会,永福寺梵音合唱团的三宝歌,心起庄严,梵音侧耳,那曲日本乐人演奏的尺八,依然余音缭绕。即刻想到了一些词:天籁无声,次第花开,云来和鹤。

是又一次洗心了。

侧身去打量出家人,这红尘与世外,又有多少距离?

一杯茶的空间。只问茶,不问禅,我执意。

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想到了《心经》中的咒语。人生苦短,阿弥陀佛,谁来赐予我们永福?

福泉,两字真好!心里会笑。很多人选择福泉茶院去喝茶,是觉得那里与众不同,那是一个极为安静的去处,庙宇的此环境处处弥漫着浓浓的禅味。茶院的服务员,一律是年轻男孩,身穿灰色的长衫,清秀脱俗,在静静地为你沏茶、端点心、上斋饭......。

盘桓于福泉茶院氤氲的茶气里,茶味与禅味相交融,此时听夏日知了的鸣唱,也竟有了些梵音合唱的味道。现实与梦幻,一杯茶让我们思索了一回人生。

偏不说无常、因缘、轮回。

有了这一日,这一天的茶缘,很是知足了。

三生太无期,当下纳永福。似在世外,还在红尘,我知道,喝完茶,我们还得去做我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呢。(左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