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目的
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应依据茶叶消费市场导向,销区不同口味,决定烘焙程度;而烘焙程度视烘焙温度及时间而定。
烘焙作用
乌龙茶烘焙的四种作用: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及后熟作用。后熟作用的好坏与茶叶含水量、储藏条件和茶中有效化学成分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后熟作用在特殊品种高级茶方面效果较好,尤其是高级武夷岩茶和佛手茶效果较突出。
烘焙分段焙茶要分两阶段:一是先烘焙出茶叶里面的水气及青臭味,保留鲜味;二是等茶叶里面的水气和杂味去除后香气及滋味自然提高,再烘焙客户市场喜欢的火候及口味。因此有香的茶要焙到香,一般茶要焙到味清水亮。茶叶烘焙技术取决于二个方向,即看青做茶、看茶焙茶(清香型茶焙火程度应低些、干茶水分含量稍高,可保持喜人的青绿色泽,且干茶容易显出类似兰花的幽香。目前市面上所有的优质观音都是轻焙火茶;浓香型茶焙火程度较高且反复多次、干茶火香明显,但色泽多灰黑、汤色深黄到橙红色,带苦涩);依消费市场需求性,决定烘焙程度。看茶焙茶指依初制茶品质决定烘焙温度高低及时间长短,其中茶叶品质包括含水量、茶青采搞标准及嫩度、形状紧结度、香气高低及滋味浓淡等因素。
烘焙要素
1. 含水量:茶叶烘焙首要工作是降低茶叶含水量至安全范围(4%6%),延缓茶叶后氧化作用,并能延长茶叶贮藏寿命;茶叶水分达到8.8%,霉菌开始出现;水分达到12%以上,就会逐渐变质。而含水量不同的茶叶,烘焙条件也不同,一般而言含水量高的茶叶,最初阶段其烘焙温度应高些(约95℃-100℃),时间要延长;若继续烘焙三个小时以上时,必须调低温度至85℃左右,徐徐入火,烘焙出茶叶甘醇之滋味。含水量高的茶叶应摊薄些,否则易导致闷变而降低茶叶品质。
2 .原料老嫩度:烘焙较粗老的茶叶,需中温(85℃-90℃)烘焙,烘焙时间则视茶叶需求而在4h-10h作弹性选择。原料粗老而带微香的茶叶,烘焙时间宜缩短。幼嫩茶叶烘焙温度比粗老的茶叶微高,先中高温(90℃-100℃)烘焙,时间约4h-10h,再以(80℃-85℃)烘焙2h-4h,以确保茶汤滋味甘醇不苦涩而保留香气及原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