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过后第二年春天采摘的茶叶叫春茶,春茶的生长周期特别长,有半年。积累了丰富的风味物质,茶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更加丰富,带来清新爽口感觉的氨基酸含量也更多。
新春茶季盛产鲜、甜、高品质的绿茶,但绿茶常被诟病味道苦涩。另一方面,大多数人泡茶的习惯是凭感觉抓一撮茶,灌上开水,估摸着是时候把茶汤倒出来喝一口了。有点苦,但仅此而已。但是茶应该是苦的吗?
茶苦不苦是有客观原因的。
我们经常听到的茶多酚可以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调节免疫系统,但它其实是茶汤苦味的主要来源。
通常茶叶放的越多,浸泡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茶多酚会被提取的越多,泡出来的茶越苦。
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是所有茶类中最高的,但只要平衡好,苦味会被抑制,清新爽口的味道会被更多的激发出来。
除了客观因素,茶汤的苦味是人为可控的。
温度是保持绿茶鲜度和甜度,控制苦味物质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温度越高,茶汤颜色越深,茶越苦。但当茶的温度过低时,风味物质达不到沉淀的温度,香气和滋味无法释放出来。
适宜的冲泡温度可以沉淀出比例均衡的风味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茶叶中苦、涩的平衡。这样既不会影响营养功效,又能突出优质风味特点。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