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这片位于云南省南部的土地,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红河州古茶树区的古茶树资源,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将详细介绍红河州古茶树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特点,以及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红河县等地的古茶树资源分布情况。
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
红河州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及其水系支流李仙江流域的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元阳县。这些地区海拔在1350米至2528米之间,属于亚热带阔叶雨林气候。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茶树生长的天堂。
元阳县古茶树资源
元阳县的古茶树资源丰富,其中一株树高15.7米,树幅6.3米,干径57.3厘米,树型乔木,树姿直立。叶片长宽13.2×5.9厘米,叶椭圆形,叶尖尾尖,叶齿浅稀。花萼有毛,花瓣12片,子房有毛,柱头5裂,果柿形,平均果径5.9厘米,果皮厚0.8-1.0厘米,最大种径2.1厘米。
绿春县古茶树资源
绿春县的野生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黄莲山的西南部海拔1450米处。生长着野生茶树群落三处,其中两处于60年代毁于刀耕火种,目前看得到的又是再生枝。其中一处有两株,较大的一株高17米,树幅10米左右。1959年创办玛钰茶场,茶叶科技人员剪取其枝条作无性繁殖,共繁殖3亩。此野生茶树年代久远,树干已空,蜜蜂于树杆中筑巢。1961年,当地村民为取蜜而将主干砍伐,仅留下根部的再生枝一株。1993年经实地考查,再生枝树高12.5米,分枝较少,树幅7米。
绿春境内不仅有野生大茶树,而且有众多的古茶园。玛钰村既是野生茶分布地区,也是绿春县产茶最早,古茶园分布最多的地方。据绿春县志记载,绿春玛钰制茶始于清雍正年间的1728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在玛钰村,百年以上茶园有150余亩,1993年前都是搭竹梯采摘,1994年台刈后养蓬采摘,如今仍生机勃勃。其中有60余株树龄在270余年,直径28-32厘米,树高2-4米(人工限高)。
金平县古茶树资源
金平县的古茶树资源同样丰富,拥有众多古老的茶树群落。这些茶树群落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红河县古茶树资源
红河县的古茶树资源分布在红河南岸及其支流流域。这里的古茶树群落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了红河县的一大特色。
红河州古茶树区的古茶树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这些古茶树不仅是茶文化的传承者,更是红河州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保护和发展红河州古茶树资源,对于传承茶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火烧:历史传说、民间小吃与自然景观的交融
2025-07-24 03:39:14中茶品牌历史与发展:揭秘9061等知名茶品的背后故事
2025-07-15 02:08:52探寻河南茶叶魅力:品种、历史与文化传承
2025-07-09 01:43:34福安大白茶品种「政和大白茶树」
2025-08-02 00:52:03茶叶树花蕾的功效与茶树花种类详解
2025-08-01 03: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