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是什么工艺「制作大红袍的12道工序」

大红袍是什么工艺「制作大红袍的12道工序」

作者:竹烟庐茶网 / 发布时间:2025-04-30 11:15:48 / 阅读数量:0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制作大红袍的12道工序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制作大红袍的12道工序以及大红袍是什么工艺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师定制武夷山大红袍,经过多少道工序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极品,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一般来说,大师定制武夷山大红袍的工序包括: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初焙、走水、拣剔、复焙、归堆、拼配等。此外,还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等后续处理。整个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技艺和经验,需要大师们的精心制作才能达到最佳的品质和口感。

二、电烤箱如何复焙大红袍

大红袍叶大但是不紧,铁观音颗粒紧结,茶叶的受火程度是不一样的,大概温度80~85℃。

复烘是采用低温慢焙,使岩茶香味慢慢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一般用足火温度80~85℃,摊叶量1.5千克毛火叶,一般15分钟左右翻拌一次。火温逐渐下降,焙至足干,然后进入“吃火”工序。

大红袍制作技艺的各个环节都有独到之处,对岩茶品质都起作用,其烘焙方法也是重要

三、大红袍创始人

业界到民间陈德华都被尊称为“大红袍之父”。他对大红袍的贡献,远远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制茶人。他从事武夷岩茶名枞品种的研究长达四十余载,尤其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与制作技艺做出了决定性的杰出贡献,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是大红袍成就了陈德华,还是陈德华成就了大红袍?是大红袍,帮助人们记住了陈德华;是陈德华,帮助世人记住了大红袍。

四、大红袍是全发酵茶吗

大红袍不是全发酵茶,它属于半发酵茶。大红袍是一种著名的岩茶,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岩茶是一类特殊的乌龙茶,它的制作过程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相比于全发酵的红茶,大红袍的发酵程度较低,因此保留了一部分绿茶的清香和乌龙茶的花果香气。大红袍的特点是叶片肥厚,色泽红褐,汤色橙黄,口感醇厚,回甘持久。它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如果你对大红袍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它的来历和特点,以便更好地品味和欣赏这款茶品。

五、大红袍茶的故事

2.大红袍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产于福建武夷山。

据传,明代时,有一位官员因病无法治愈,直到有人给他送来了一种茶叶,他喝了之后奇迹般地康复了。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这位官员将这种茶叶命名为“大红袍”,并赐予它极高的荣誉地位。

3.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了人们对茶叶的崇敬和对健康的追求,也体现了茶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大红袍是什么工艺「制作大红袍的12道工序」

同时,大红袍茶的种植和制作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并经过独特的工艺才能制成。

这些因素使得大红袍茶成为了一种珍贵的茶叶,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六、大红袍是怎么采摘

大红袍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

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其标准为新梢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5%。此过程对大红袍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萎凋时,将鲜叶置于谷席、布垫等萎凋器上,摊叶厚度1~2kg/m2。阳光强烈时要二晒二凉,晒青程度以叶面光泽消失,青气不显,清香外溢,叶质柔软,手持茶梢基部,顶叶能自然下垂为度。

做青是形成大红袍品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继续萎凋和发酵相结合的过程,其技术性极强,一方面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另一方面又要限制其进行速度。做青时要以特有的手势摇青。将水筛中的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7~8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摇青次数和时间,视青叶的变化(香型与叶色)而定,俗称“看青做青”。在后半阶段,必要时辅以“做手”,弥补摇青不足。“做手”乃甩双手左右将叶互碰,反复数次,但不可使劲用力,动作力求自然。一般摇青规律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多摇少做。优质原料,则只摇不做。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其杀青标准: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混浊和焦粒,即俗称“拉锅”。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揉捻时应做到: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以便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1~2次,即采用轻-重-轻,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初揉后即可投入锅中复炒,使茶条回软利于复揉,又补充杀青之不足。并使已外滥的茶汁中之糖类、酶类等直接与高温锅接触,起轻度焦化而形成岩茶的韵昧,时间虽仅30s,却对品质起很大作用。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岩茶“走水焙”在一个密闭的焙间中用培笼进行。在各个不同温度(90~120℃)的焙窟上以“流水法”操作。使复揉叶经历高、低、高不同温度的烘焙,达六七成干下焙。整个过程10多分钟。速度快、工作紧张,故又称“抡水焙”。

走水焙下焙后,簸扇去片末,然后摊凉5-6h,以增进后熟作用,使滋味醇和、色泽沙黄而浦润。再经拣剔去除梗与茶朴,即可复培。

拣剔后的茶条先以90~100℃的培温复焙1-2h,再改用70~90℃低温“文火慢炖”。这是武夷岩茶特有的过程、对增进汤色、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等有很好效果。最后趁热装箱,也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对品质也有一定良好影响。

大红袍的精制主要流程包括:毛茶→初拣→分筛→复拣→风选→初焙→匀堆→拣杂装箱。

毛茶拼配和付制:拼配应根据拟生产的成品茶的要求,制订不同产地、不同季别、不同等级的毛茶配料比例的正常方案。拼配应遵循执行标准、稳定质量、兼顾全局、统筹安排、充分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

由此看来,大红袍的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大红袍需要多长时间制好

1、大红袍制茶过程中需要大约14小时的时间,具体步骤包括:采摘、晾晒、烘干、滚揉、炒青、揉捻、烘焙、摊晾、拣剔和分包等。

2、其中,烘干是最重要的一项工序,将茶叶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左右,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香味。此外,大红袍还可以用碳火烤制,以提高其香气和醇厚度。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具体的制茶时间会受到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其实大红袍汤色浅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大红袍汤色是什么颜色,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大红袍汤色浅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一、大红袍泡出来的茶汤是什么颜色1、大红袍茶泡后汤…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乌龙茶所含物质与功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乌龙茶所含物质与功效的知识,包括乌龙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一、喝乌龙茶有什么效果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及…
大家好!我们将深入探讨大红袍鱼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繁殖、烹饪方法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兼容性。大红袍鱼,学名为红鸡鱼,是一种备受喜爱的水生生物,不仅观赏价值高,其烹饪方式也多样。以下是对大红袍鱼的详细介绍。一、大红袍鱼的繁殖繁殖大红袍鱼并不复杂。观…
一、大红袍:乌龙茶中的精品与健康饮品大红袍,作为乌龙茶中的翘楚,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备受瞩目。虽然大红袍本身并无副作用,适合身体健康的人群长期饮用,但饮用时应遵循科学的方法,不宜过量或过浓。持续性地适量饮用大红袍,其丰富的内含物质才能充分发挥保…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武夷肉桂的功效,以及肉桂的功效与作用百度百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一、莲花峰肉桂是什么档次1、【莲花峰肉桂】柔滑之余带有仙灵之气。花果香入水,醇滑甜润,口感清澈,甘之若饴,岩韵花香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