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西双版纳白茶与普洱茶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白茶 普洱茶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普洱茶四大贡茶
1、普洱四大贡茶分别是沱茶、砖茶、金瓜贡茶和千两茶。
2、普洱茶的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以混饮。
二、六堡茶和普洱茶的区别
虽然同属黑茶,但两者的产地、原料、制作工艺都有所区别,这导致它们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功效等都不一样。
▲云南普洱茶,大多以笋壳包装,7片357g茶饼为一提,同时也有砖、坨。
▲广西六堡茶,传统使用大竹箩装茶(40~50kg),后期也出现了砖、饼、坨、团等形式。
六堡茶对比安化黑茶,因汤色、滋味区别较明显,相对容易区分。但与外形汤色滋味分类上诸多相似的普洱茶,不少茶友还是分辨不清,下面我们着重来谈一下六堡茶与普洱茶的区别。
回溯六堡茶和普洱茶走过的历史长廊,六堡茶主要通过“茶船古道”,外销到东南亚和港澳地区;而普洱茶主要通过“茶马古道”,运往国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清末民国初期,开拓远销到其他国家。
地处南部低海拔地区的广西六堡茶,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清代嘉庆年间成为名茶、贡茶,并从苍梧六堡镇合口码头(“茶船古道”的起点),沿着漫长而狭窄的小河“走”出深山,至港澳地区,再越洋过海,走向东南亚,以其突出的祛湿、调理肠胃功效成为著名的侨销茶。
▲茶船古道境外线路图(资料图)
而地处西南高海拔地区的云南普洱茶,以突出的解油腻、助消化等功效,通过马匹牲畜等交通工具,被销往新疆、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区;在清末民初,普洱茶开始被销往越南、泰国和南洋地区。
梧州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其产地、原料、工艺等都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口感滋味、茶性功效等也不一样。
六堡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广西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出来的品种、品系的茶树鲜叶,多以灌木型为主。
普洱茶:产地广泛,主要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以分布于云南省茶区的各种乔木型、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品种为原料。
按制作工艺来分:六堡茶分为:农家茶(传统工艺六堡茶)和厂家茶(现代工艺六堡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生普)和普洱茶熟茶(熟普)。
六堡农家茶、普洱生茶大多都是经过初制工艺。
六堡厂家茶、普洱熟茶则是在初制工艺后增加精制工艺而成。
※小结:区别二者的关键词——“堆闷”&“日光干燥”。六堡农家茶是鲜叶杀青、初揉后直接“堆闷”轻微发酵,这是六堡茶的第一次发酵,因此即使是新茶,其茶性相对来说也会温和些;而生普是鲜叶杀青后、初揉,然后直接晒干,因此相对有活性、茶性也刺激些,且生普有阳光晒后的气息。
※小结:在精制加工过程中,都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散茶或紧压茶。大体而言,熟普汤色比六堡厂家茶更深,滋味更浓厚饱满,而六堡茶相对清爽,茶气内敛,香气和滋味都富有层次感。
(穿插一个小知识,据文献记载,六堡茶的冷水渥堆工艺,在1958年就已形成并普及应用,而普洱熟茶渥堆工艺出现的时间是1974年。)
首先,普洱茶与六堡茶分别产自不同的地区,地域上的差异会对茶叶制作以及后期陈化带来不一样的转化效果。
云南海拔高、干湿季分明,年温差小,气候干爽,茶叶陈化速度相对缓慢;
梧州海拔低、气候温暖,潮湿多雨,茶叶陈化速度相对比较快。
因此,偶尔我们会发现一些喝惯了普洱茶的茶友(特别是强调“干仓”的茶友),在刚接触六堡茶的时候会认为六堡茶属于“湿仓茶”。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六堡茶的“湿”是相对的,是上述客观的陈化环境所形成的。而这些客观的地域气候环境正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地域风味”。一方水土养一方“茶”,如果要以普洱茶的“干”去衡量六堡茶的“湿”其实是有所偏颇。
其次,六堡茶有着的独特陈化方式——“窖藏”。这是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梧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形成并稳定下来的一种陈化模式。有部分茶友会把这种入洞的“窖藏”直接与“湿仓”画上等号,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六堡茶的“窖藏”工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堡茶作为出口创汇物品之一。茶叶从制作完成、到买家收购、再出库装船……这是一个缓慢的周期,梧州人开始意识到茶叶仓储的重要性。由于历史的因素、地域气候的限制以及原产地的就地取材等影响,抗战时遗留下的防空洞,因冬暖夏凉,相对隔绝于外部气候,成为当时仓储六堡茶的佳选。
且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存放到防空洞茶窖中的六堡茶,滋味更醇和,香气更陈纯,层次感也更丰富。“窖藏”遂慢慢成为了六堡茶独特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茶友平时口中讲的“湿仓”主要是指在正常工艺外,故意地加温加湿,人为把茶叶故意做旧,让其快速转化。(虽然合理的湿度是有利于茶叶的陈化,但是人为过度地加湿、做旧处理,则有损茶叶品质,都是不好甚至有害的。)这种人为刻意的“湿仓”与上述利用冬暖夏凉的茶窖陈化是不同的,因此,说六堡茶的“窖藏”是“湿仓”,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小编认为,每个茶类,都有该茶类品饮衡量的标准,不能用别的茶类标准来衡量另一种茶类。就好比我们不能用红茶的醇厚甘美来衡量白茶的清淡爽滑,不能用绿茶的清新宜人来衡量黑茶的浓郁厚实......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按照普洱茶的标准和经验,来评判六堡茶的好坏。毕竟一方水土育一方茶,每个地方的茶品有其不同的特色与滋味口感。
我们大体从原料、工艺、仓储等方面,对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和广西六堡茶做了分析对比,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大体理解。
树立客观、独立的品鉴标准,寻找不同茶类的魅力之处,有助于我们以更全面地去了解中国的各大茶类。最后,也欢迎茶友们留言,一起就本次话题做更深入的探讨。
三、白茶和普洱茶饼区别
1、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普洱茶是六大茶类之外的特种茶。
2、白茶经采摘、萎凋、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普洱茶经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等工艺制成。
3、白茶滋味鲜醇,有毫香,普洱茶滋味醇厚甘鲜,香气高扬。
白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产自福建省福鼎市。而普洱茶不属于六大茶类,是一种特种茶,又称古树茶,因历史上集散地位于普洱市而得名,产地广泛,包括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
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等工艺制成。白茶则是制作工艺最自然的茶类,制作过程简单,分为采摘、萎凋、烘干,以最少的工序完成了加工。
普洱茶的成品茶条索紧直,色泽黑褐或红褐,汤色橙黄或红浓,香气高扬,滋味醇厚甘鲜。白茶的成品茶芽头肥壮,满披白毫,素有“绿妆素裹”的美感,冲泡后汤色黄亮,滋味鲜醇,有毫香。
四、云南三大茶区
1、西双版纳茶区分要分为两大板块,勐海和易武。勐海茶区气温高、雨量足,其产茶特点为,茶性强、香气扬、涩度较高;而易武茶区可以说是整个西双版纳气温最高、雨量最多的地方,其古老原始茶种类丰富,茶质厚重。香气独特。苦涩味低,有着汤柔水甜的特点。西双版纳它可是举世闻名的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
2、思茅茶区,也就是现在的普洱市所在。其现代茶园建设在几大茶区里算是最好的,产量大、味道偏苦涩。其中最为出名的还是澜沧县景迈山古茶园、镇沅县千家寨古茶园、景谷大白茶等。普洱市下辖的十个县区内,每个县市都有生产茶叶,其中一普洱市、景东、景谷、澜沧、江城等地为主要生产县市。说到思茅产区,不得不提到名气大大的景迈茶山。景迈茶山有目前世界上所发现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有着“茶树自然博物馆”的美誉。
3、临沧产区是云南产茶最多的茶区,以勐库、邦东、凤庆等地最为出名。各地产茶的香气、口感差异性较大,总体而言,临沧的茶香气较好、涩味较重而苦轻微。这些年市场上最为出名的品种莫过于冰岛、班章和昔归等了,其中冰岛和昔归就在临沧,而提到临沧普洱茶,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冰岛和昔归了。它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烈,非常独特,它是勐库茶的极品、也是云南普洱茶的极品。绝对是值得高端珍藏的极品。
五、勐海古树白茶的特点
勃海古树白茶的特点分为一下几点:
古树白茶的树高可达10米,叶子相对比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
古树白茶香气深沉而厚重,停留时间长,台地茶香气则飘扬而短暂。
古树白茶会带来感觉丰富的口感,所谓苦强涩弱,涩味也是判别一款茶叶是否为古树茶,最主要是古树茶的苦涩味化得极快,几乎让你感受不到苦涩味,随之而来的就是回甘。并且古树茶可能会带有一些花香味。
古树白茶冲泡后叶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弹性、柔韧性好;而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古树茶的叶脉清晰一般在15对叶脉左右。
总的来说,云南的古树白茶虽然起步晚,但是茶叶优质,工艺独特,而“白玉龙”更是其最突出的代表之一,清爽清甜的口感如饮山涧清泉,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六、春海茶厂建厂时间
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春海茶厂是普洱茶生产的知名企业。于2003年正式投产。2003年在全国普洱茶评比中,该厂生产的一级、七级、九级普洱茶均获优质奖。
好了,关于西双版纳白茶与普洱茶和白茶 普洱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孩子可以喝白茶吗三岁「3岁小儿能喝白茶」
2025-08-31 00:21:27了解福建福鼎老白茶的特点和制作方法_什么是正宗的福建福鼎老白茶
2025-08-30 00:26:46红茶与白茶:冲泡方法、特性对比及混泡探索
2025-08-29 01:24:09老白茶:舒缓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养生佳饮
2025-08-28 00:18:25白茶科学饮法介绍,喝对了能延年益寿
2025-08-27 02: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