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标志着春季开始了,然而从气候学的标准看,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与全国各地的自然物候现象不一致。2月初,我国华南已经春暖花开,而华北、东北、西北有些地方依然寒冷仍会漫天飞雪。虽说“立春”节气后不能说春天已到,但春季的气温回升很快,小春作物加快长势,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多,要及时浇灌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也开始了备耕。立春节气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在立春之后,虽然风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冷冽,但有时气温仍比较低,动的现象,万物开始萌动。,所以在防寒的同时还要及早做好准备进行农田管理。就全国农事而言,在东北地区立春节气要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并做好牲畜防疫工作。在华北平原,则要积极做好春耕准备和兴修水利工作。在西北地区,要为春小麦整地施肥,尤其是西北和内蒙古牧区仍要加强牲畜的防寒保暖,防御牧区白灾的发生,确保弱畜、幼畜的安全。西南地区则要抓紧耕翻早稻秧田,做好选种、晒种以及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要及时清沟理墒,确保沟渠畅通,避免作物发生渍害。在华南地区则是“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耕春种要全面展开了,南部早稻将陆续播种,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冷尾暖头”及时下种;同时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烤烟、蔬菜等作物遭受霜冻或冰冻危害,并应注意加强经济林果及禽畜、水产养殖的防寒保暖工作。四川盆地应加强对小麦锈病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预防春季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在以道德修身文化外川而治事的领域中,立春一到,白昼长。太阳暖,农民们就要盘算全年的农业生产大事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土地逐渐化冻,把捞保墒就提上了重要的农事日程。“划锄把压冬小麦。保墒增温分孽添。抗早双保不能忘,开动机器灌春田。”作物,一般分为大春作物和小春作物两种,大春作物指的是春夏季种植的作物,以水稻为主;小春作物一般指第一年播种第二年初夏收获的作物,比如油菜、豌豆、胡豆、小麦等。具体分为小春粮食(小麦、大麦、胡豆、豌豆、洋芋、荞麦)、小春油料(油菜)和小春蔬菜等。虽然北方许多地方在立春节气里还经常是银妆素裹。寒气通人,但也要张罗肴筹措农具机械和种子药肥,进行大春备耕。小春作物的农事,因为地域不同而各有特点。立春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河南省小麦陆续进人返青、起身和拔节期;而在南国春早的广东。通常已是麦穗扬花的时节。从全国整体来说,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果树的农事也逐渐忙碌起来。柑橘、杨梅等果树。都需要及时地施春肥和整形修剪;此时在福建等南方地区,批把已经进人幼果期,还需要疏除受冻果、畸形果、病虫果,再视品种、树势强弱来确定留果量。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