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福鼎老寿眉白茶2005年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福鼎白茶执行标准t31751-2005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福鼎白茶执行标准t31751-2005
GB/T31751-20052015年紧压白茶国家标准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类的一种,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建阳县、建瓯县等地。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基本加工工艺为萎凋后直接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鲜叶原料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其中白毫银针分为一、二、三级,白牡丹分为高级白牡丹和一、二、三级,贡眉分为特级贡眉和一、二、三级,新白茶分为特级新白茶和一、二、三级。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2018白茶国家标准原文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2291—2008《白茶》。与GB/T22291—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调整部分引用标准;
一一增加术语和定义;
——产品中增加“寿眉”并规定相应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
一一理化指标中增加水浸出物指标。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福建省裕荣香茶业有限公司、福鼎市质量计量检测所、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白牡丹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稻香茶业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昆、蔡良绥、潘德贵、林健、林有希、余步贵、黄礼灼、赵玉香、孙威江、张亚丽、蔡清平、邹新武、朱仲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2291—2008。
白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茶的产品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Camelliasinensis(Linnaeus.)O.Kuntze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8304茶水分测定
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06茶总灰分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30375茶叶贮存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
3术语和定义
GB/T14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毫银针Baihaoyinzhe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2
白牡丹Baimudan
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3
贡眉Gongmei
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3.4
寿眉Shoumei
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4产品与实物标准样
4.1白茶根据茶树品种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种产品。
4.2每种产品的每一等级均设实物标准样,每三年更换一次。
5要求
5.1基本要求
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类物质和添加剂,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5.2感官品质
5.2.1白毫银针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5.2.3贡眉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3的规定。
5.2.4寿眉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4的规定。
5.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5.4卫生指标
5.4.1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5.4.2农药残留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5.5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6试验方法
6.1感官品质
按GB/T23776的规定执行。
6.2理化指标
6.2.1试样的制备按GB/T8303的规定执行。
6.2.2水分检验按GB/T8304的规定执行。
6.2.3总灰分检验按GB/T8306的规定执行。
6.2.4粉末检验按GB/T8311的规定执行。
6.2.5水浸出物检验按GB/T8305的规定执行。
6.3卫生指标
6.3.1污染物限量检验按GB2762的规定执行。
6.3.2农药残留限量检验按GB2763的规定执行。
6.4净含量
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
7检验规则
7.1取样
7.1.1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同一班次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质和规格一致。
7.1.2取样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
7.2检验
7.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均应做出厂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品质、水分和净含量。
7.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第5章要求中的全部项目,检验周期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如原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出入时;
c)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型式检验时,应按第5章要求全部进行检验。
7.3判定规则
按第5章要求的项目,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7.4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取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8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7718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的规定。
8.2包装
应符合GH/T1070的规定。
8.3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8.4贮存
应符合GB/T30375的规定。产品可长期保存。
厉害的茶友,真能分清一款茶是10年还是15年么
怎样辨别一款茶的年份?
一款茶除去它的外包装等信息,仅靠品评能不能确定它的年份?
作为一名骨灰级老茶鬼,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确定它的具体年份是不可能的,比如是10年还是15年。
但根据这款茶冲泡出来的滋味、汤色、叶底,再结合其工艺特点,是可以推算它的大概年份的。
这种辨别能力:
是需要巨量品饮经验积累
再通过对茶的特征理解
进行逻辑推导出其年份范围
普洱:普洱生茶辨别其年份往往依据干茶(毫)颜色、香气、汤色和滋味。
小于5年:干茶毫色白转浅黄,汤色绿黄,清香转花香,颇有鲜爽感,带梅子味,饮用有寒凉感。
5-10年:干茶毫色转黄,汤色橙黄,花香转蜜香,茶汤有醇滑感,饮用依然有薄薄的寒凉感。
10~15年:干茶毫色显金黄,香气中带有轻微陈香,果蜜香显,汤色红橙,滋味醇滑。
15~20年:干茶毫色转橙红色,香气中陈香显,木香显,汤色转橙红,滋味显陈醇。
黑茶(以熟普为例):黑茶存放的年份越久,其渥堆味越弱,汤色则越亮透。
工艺和存放适宜的黑茶,1--5年内渥堆为逐渐转弱;5--10年内陈味显,伴之有微微的渥堆味,茶汤红浓亮;10—15年,木香或枣香,茶汤红艳亮;15以上的老茶初现荷香或糯香或药香,茶汤红艳透亮。
乌龙茶:乌龙茶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凤凰单丛、台湾乌龙,其特点各有不同。
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和台湾乌龙,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轻发酵、电焙轻火的茶。这种茶基本都是当年或隔年,时间再长一点就返青了。
闽北乌龙,也就是岩茶,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
岩茶前5年的年份是比较容易判断的,6至10年、11年至20年的可以判断范围,不能判断具体年份。复焙过的茶要看的因素太多,极难判断。
岩茶是乌龙茶工艺里最讲究焙火,也根据火功程度分类为轻火、中火、足火三种。根据它制作的火候,很容易判出它的年份。下面的经验是建立在仓储条件非常好的基础上的。
岩茶年份是通过喝来感受火功香,根据火功香(火气)大小来推断时间和年份。
轻火的岩茶可以通过茶汤和叶底准确判断出来,其冲泡出来的茶汤橙黄或金黄色,冲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
轻火茶最后一道焙火工序正常在8月至10月之间,完全褪火的时间需要一年或以上。当年茶饮用时可感受到明显的火功香,甚至于有麻舌的感觉;第二年茶,火功香转弱,花香初显;第三年后,轻火茶则是开始出现返青或者反酸的现象,同时也会陈味显现。
中火的岩茶,其干茶乌润、冲泡出来的茶汤橙红明亮,叶底色红褐。存放1年后依然会有较轻的火气,2年还会微微剩余一点火气,第3年出火气褪完后香醇水柔。
足火的岩茶,要放够4年才能完全褪火,最少也要3年才能下喉。足火岩茶很易辨认,茶汤红浓透亮,叶底乌润且展开度差。到第六年会出现酸化,接着逐步转陈,茶汤更加醇厚。
凤凰单丛目前在市场流通的茶,绝大部分都是电焙轻火,这种电焙轻火的茶基本都只能存放两年。
传统炭焙的高质量单丛很少能流通到市场上,这种茶理论上是可以在较长的年份内越陈越香的,可以借鉴岩茶的方式来判断。
白茶:银针多为当年销。白牡丹、寿眉、贡眉可通过看干茶颜色、汤色和口感判断,颜色越深则年份越久,汤感更醇。
新茶(1-2年),干茶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茶汤是浅黄色,口感鲜爽。
陈茶(3-5年),干茶的颜色转变为黄色,茶汤是黄色,香气是淡淡的花香和木香结合,口感鲜爽醇滑。
老茶(5-7年),干茶是颜色褐变,可有木质香和淡淡的药香,茶汤颜色是橙黄,口感稠滑甜醇。
绿茶:对比于当年茶,陈年绿茶会因叶绿素脱镁而使干茶表面变黄,随着年份增加颜色加深,光泽度变弱。
若是放冰箱进行低温保存,多年后取出依然跟新的一样,则难以辨认;若是放入锡罐进行密封存储,很少打开接触空气,亦难以辨认。
红茶:红茶大多是以喝香甜醇爽为主,市面上的红茶多为新茶,且是机械化生产,干燥方式多为采用热风烘干机,大部分不能久存,从第2年开始会出现陈味更甚者会有潮味。
如仓储和干燥到位的有年份红茶,年份越老茶香气会越弱,滋味会呈现果酸的口感。对于晒红的辨别,则闻其是否有阳光味,滋味颇似老生普。唯有传统炭焙的红茶才经久耐存、品质优良。
关于福鼎老寿眉白茶2005年,福鼎白茶执行标准t31751-2005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